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东中西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十四五”以来,中部地区原煤产量由 13.1 亿吨增加到 16.0亿吨,占全国的比重增加 0.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原煤产量由 23.2 亿吨增加到 28.5 亿吨,占比增加 1.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原煤产量下降 3049 万吨,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原煤产量下降 978 万吨,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2023年,原煤产量超亿吨的省(区)共有7个,比2020年减少 1 个,原煤产量 41.8 亿吨,占全国的 88.7%。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 38.3 亿吨,占全国的 81.3%比 2020 年增加7.78 亿吨、提高3个百分点。陕西、内蒙古、山西原煤产量分别在7亿吨、12 亿吨、13 亿吨的台阶上再创新高:新疆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煤炭产量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疆煤外运”突破1亿吨,已经成为全国煤炭供应的新增长极.榆林,鄂尔多斯原煤产量分别突破6亿吨、8亿吨大关,两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 30.2%。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煤炭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煤矿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煤炭输送通道体系日益完备,全国煤炭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 4300 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 85%以上,比 2020年提高5 个百分点,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 81 处、核定产能 13.3 亿吨/年,比 2020年增加 29 处、产能 5.1 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 24 处左右、设计产能 3.1 亿吨/年。年产 30 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 1%以下。全国建成安全高效煤矿 1146 处、百万吨采煤队 683个。安全高效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 70%,平均产能273万吨/年,月平均综合单产16.56万吨,原煤工效 16.77 吨/工,主要生产指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万吨死亡率0.00069,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一井一面、连续运输、机电一体、采掘合一、绿色智能等为主要特点的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模式在不同省区全面铺开。
展开全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